最新消息

  • Home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國際碳邊境關稅時代來臨了~你還在水煮青蛙不自覺? (下)

國際碳邊境關稅時代來臨了~你還在水煮青蛙不自覺? (下)

發布日期: 2022-10-11

  • 什麼是碳權市場? 買碳權會對國際綠色供應鏈的企業有哪些好處?

          碳權交易市場呢,顧名思義是排放碳的權利,有分兩大類:一個是強制性的,這個產生才是正宗的碳權。另一種是自願性質產生的,其實他正式的名稱應該叫做碳信用(carbon credit)比較精確。不過在台灣已經把這兩個混用在一起了。

  1. 強制性:就是被政府規定,最常見的就是總量管制和排碳標準。像歐盟因為會發給特定產業免費的碳排配額,也會設定商品的排碳標準。而企業表現優於規定的呢,就會有多的碳權可以拿去歐盟的碳交易市場EU ETS上賣,表現比規定差的,也可以去EU ETS上買碳權。這就是基本碳權交易的運作。然後因為EU ETS是因為強制規定下所產生的,所以也稱做強制性碳交易市場。
  2. 自願性:自願性就是因為政府沒規定,是自己心甘情願做的,算是一種補充機制。通常就是我們常說的森林碳匯、海洋碳匯那些吸收碳排放的,又叫做負排放的專案,所產生的碳權交易市場,就叫做自願性交易市場。而這些市場基本上是面向全球的。因為沒有強制性,所以其實並沒有官方的集中交易市場,價格很多就買賣雙方同意就好,並沒有一個比較透明供需方決定的價格機制。像現在各界聽到的這些森林碳匯的交易市場,其實就全部都是自願性的。

       在2027年以後,外銷歐盟企業會碰到的碳關稅CBAM,就是因為歐盟設定有嚴格的排碳標準,所以如果台灣廠商要把貨品外銷到歐洲,不符合這個排碳標準的部分,就要去歐盟的碳交易市場EU ETS買碳權來抵銷自己多的碳排放。不然就是得繳罰款了事,就看企業覺得哪個比較省錢。

       問題來了,明明政府就沒規定,誰會去買這些自願性交易市場的碳權呢? 但有兩個在國際走跳的國際咖族群有這個需要:

  1. 會遇到CBAM的外銷族群:EU ETS市場承認符合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(CDM)方法學的碳權,這個真正會用到的時間就是從2027年CBAM開徵。
  2. 國際品牌商的綠色供應鏈族群:大部分的國際凈零、碳中和倡議,都接受自願性碳交易市場的碳權當作是碳中和的有效工具。而且綠色供應鏈的速度很快,可能就這3年,台灣中小企業就得被迫要面對這些難題了。

       台灣以外貿立國,工業局推估,台灣會有19萬家公司會被國際綠色供應鏈和碳關稅的大火燒到。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廠會喊碳中和,這個19萬家企業只是一開始,未來只會有越來越多。這當中也是會有同時被燒到的企業的,更逃無可逃、勢必得做。 

      對企業而言,買碳權有什麼好處呢?至少有三大好處:

  1. 為暫時無法大量減碳的企業提供時間窗口:我們都清楚,減碳又不是短期就可以完成的事。這時候與其直接兩眼一閉、雙手一攤,還不如就認命花一點錢,做碳盤查和查驗,知道自己現階段的碳排放。然後適時的買一些碳權,也不用多,只要一點點就好,因為購買一些碳權的目的,也不用真的就要做到碳中和,最主要,是為了向國際供應商表示的善意,所以也可以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。
  2. 碳權沒有保存期限,可以趁現在入手,價格比較優惠:如果你是確定你以後一定會用到碳權的話,反正碳權沒有保存期限,手頭上的碳權也可以分批、分期抵消,可以趁現在價格比較優惠的時候,先入手一些,這也是可以幫自己早期控制碳成本的一個方法。
  3. 早期加入、早期掌握市場脈動:或是就當作是提早練兵,就像買股票一樣,就算只有買一噸,一旦真金白銀投進市場的話,也就會開始關心這個市場的脈動。對吧?所以先加入、先了解的話,也是可以贏得先機。

       不過最終還是要提醒企業,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要繼續留在市場上,那還是得面對,長期而言,淨零轉型還是勢在必行。而碳價也算是企業的生產成本之一。目前也是上漲趨勢,所以光靠買碳權就想達到凈零就有點太不切實際,而且也是絕對無法長期在市場上立足的,應務必多加留意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氣候變遷youtuber和企業淨零思維教練、聯合國減災署UNDRR韌性企業認證講師及ICLEI生態物流台灣區聯絡人 廖卿惠博士